肺癌高危人群 这个检查可能会挽救生命!
说一段沉痛的数字:
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约有70多万人,5年生存率却只有可怜的17%左右,也就是说,有80%以上的患者,都活不过5年。
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,是因为早期肺癌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,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咳嗽的不行了才去医馆检查,等到确诊时,就已经到了肺癌晚期。
而数据显示,如果在肺癌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的患者,其5年生存率却能够达到90%以上。
这个数据对比晚期肺癌的17%的5年生存期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因此,我们必须想办法,让更多肺癌患者尽早的发现自己的疾病。
但是,狡猾的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典型的症状,如何确定?
答案当然还是去医馆做筛查。
但是,盲目的筛查不仅没有意义,还会浪费大量的卫生经济资源,究竟哪些人应该做这个检查,应该做哪些检查呢?
这就是癌度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:
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。
你是肺癌高危人群吗?
CSCO2018新肺癌指南定义的肺癌高危人群为:
年龄在55-74岁,吸烟≥30包/年,仍在吸烟或者戒烟<15年(I类证据);
年龄≥50岁,吸烟≥20包/年,另需附加一项危险因素(IIA类证据);
危险因素包括:氡气暴露史,职业暴露史,肿瘤病史,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,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。
肺癌筛查的有效工具:
低剂量螺旋CT
早已有研究表明,与普通胸片筛查相比,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可降低25%的肺癌死亡率。
经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肺癌并进行手术的早期患者,其5年生存率高达90%以上,这与目前肺癌17%的5年生存率简直天壤之别。
查出结节就一定是肺癌吗?
筛查既然这么重要,那么筛出来以后的结果该如何处理呢?
如果片子上看到了结节,我们要先做一下分类。
可以按大小分,也可以按结节的密度来分。如果按密度来分,可以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。
实性结节指的是肺实质内类圆形影、直径≤3厘米,不伴有肺不张、无淋巴结肿大或肺内其他异常的病变。
这种结节大部分在体检筛查时偶然发现,而且很有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评估实性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呢?
片子上发现了肺结节,无外乎这几种可能:
首先分为两种,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。恶性病变包括肺癌、肺转移癌和淋巴瘤。
良性病变包括肉芽肿性疾病比如结核,良性肺肿瘤比如肺错构瘤,还有一些先天性的疾病等。
当一个肺癌结节比较小,大小不超过1厘米叫小结节,它是肺癌的可能性不到2%,可以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。
当结节的直径是1-2厘米,它是肺癌的可能性可以达到11.9%。2-3厘米的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是29.7%。3厘米以上的结节,是肺癌的可能性高达40%左右。
由此可见,结节的大小越大,是肺癌的可能性越高。
亚实性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
亚实性肺结节也叫磨玻璃样肺结节,从影响学片子上看边界清楚,呈类圆形,表现为结节状。
亚实性结节有一部分结节,里面没有什么实性的成分,密度比较小,从片子上看比较淡,称为纯磨玻璃结节,又称非实性结节。
小于1.5厘米的非实性结节有34%的概率是肺癌。而且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加,肺癌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。
从上述数据上看,与实性结节相比,同样大小的非实性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,比实性结节要大。
危险的亚实性肺结节:混合性磨玻璃样肺结节,又称之为部分实性结节。
因为小于1.5厘米的这部分结节,有一半左右的比例是肺癌,更重要的是,结节里面的实性成分越多,是肺癌的可能性越大。
这些实性成分从病理上来讲,常常包含了一些腺癌成分。
亚实性结节也可以是一些良性病变,如侵袭性肺霉菌病,肺隐球菌感染等。当然也可以是恶性病变。
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到原位腺癌,再到微浸润腺癌后到浸润性腺癌,恶性程度从低到高。
原位腺癌很多情况下表现为磨玻璃影,一般小于3厘米,当里面出现实性成分时,逐渐向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转化。
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绝大多数是恶性的。但前3种结节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切除,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00%。
总之,不论从影像学角度,还是从其他的因素来判断结节的性质,中心问题还是一个概率问题,就是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。
肺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排比的癌种,人们也探索出了很多的治疗手段,但如果能够早期筛查出来,并及时治疗,对患者来说将会极大改善其生存情况。
如果你真的属于肺癌高危人群中的一员,比如长期吸烟史、高龄或者合并一些其它危险因素,低剂量螺旋CT是初次筛查的佳选择。
如果影像片子里筛出了肺结节,相信这篇文章可以给您一些指导性的信息。
但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检查,以明确结节的性质。
即使真的不幸是恶性结节,若能及时早期发现,患者的生存期也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。